你的位置:Pg电子押注规则及玩法 > 新闻动态 >
“科研数据+技术装备” 助力农田“喝好水”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1:07 点击次数:175
“科研数据+技术装备” 助力农田“喝好水”(3’21”)
[解说]近日,在位于河南省新乡县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基地内,绿油油的麦田上,大型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正在进行灌溉作业。这台改造后的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可基于北斗导航精准定位,实时计算喷洒面积,精准识别田块边界,实现方块地灌溉全覆盖和精准变量灌溉,提升水资源利用率。
[同期]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震
机器叫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的地脚臂系统,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圆形喷灌机。圆形喷灌机它有一个缺点是啥,特别是对我们在华北地区它有方形地块,它有四个角是灌不到的。这套机器就相当于它在原来传统的圆形喷灌机上,给它安装一套相当于人的“手臂”一样,它在每走到一个地角的时候,“手臂”就可以打开,我们可以解决四个地角灌(溉)不到的核心问题。
[解说]在实施灌溉作业中,科研人员利用无人机多光谱、热红外等技术,自动生成大田灌溉处方图,大型喷灌设备依据灌溉处方图进行水肥精准灌溉。
[同期]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震
我们无人机的话,基本上是定期来巡田,我们巡田一次,它基本上就在半个小时内,我们就把数据全部都分析好了。我们会生成一个叫灌溉处方图,有了灌溉处方图,我们就把这个灌溉处方图反馈给田间行走的大型喷灌机,我们就实现了一个大型喷灌机走到哪个位置,它就知道灌多少(水量),然后就实现一个精准灌溉。
[解说]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的地中渗透仪试验区,地下2米到8米的深处,埋设有水分、水位等高精度传感器。这些传感器每分钟采集一次数据,时刻监测作物生存的环境,为研究水、肥、药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提供数据支撑。
[同期]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副研究员 马守田
我们可以看到,墙上有从上到下,八九个金属圆盘,我们也叫它法兰盘。目前,这个盘上是装了一个黄色的,也就是水分的一个传感器,后续我们会补充温度以及盐分的传感器。从地表一直到地下两米,不同层次我们都会铺设相应的传感器,来实时监测土壤中水分的变化、土体温度的变化,以及盐分的变化。
通过我们这个仪器、我们的探头,我们能知道这个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,它大概会需要多少水分,它是对这些水是吸收还是蒸发了。结合着土壤中的水,以及未来的气象资料,我们能知道这个土壤中,当前一个阶段内,土壤中作物需要的水我们还欠缺多少,那么就出来这个灌溉预报,我们需要给它补充多少水。这样的话就是水量比较精确。我们可以明确知道未来一段时间,大概的话是需要多少水,我们给它灌多少水,避免了水分的浪费。
[解说]科研人员建立起田间试验网,在这里测试出农作物在各个阶段、各种环境下的需水情况。
[同期]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 王景雷
通过水资源理论的研究、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、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制以及节水模式的推广,来提升我们的水资源利用效率,保障我们农业的高产稳产和绿色发展。
姜亮、尚昆仑、王晓飞 河南新乡报道。(完)